close
看完房子、回到家後,兩個人又有了一番爭執。
這陣子來,兩個人已經歷無數次的爭吵,看來,怎麼吵、還是吵不出什麼共識。
結婚第三年,兩個人決定買房子,不,「買房子」不是兩個人的決定,是她的想法:「我們是不是也該安定下來了…」
從準備結婚開始,她就很想買房子,但他總是說不,等一等,再等一等...
起先說「嗯,我的工作可會有變化」,後來說,哪來的錢買房子?
他一直想到上海闖闖,當時他公司正打算派人到上海,他決定去爭取外派的機會
那時,她想,他說的也沒錯,萬一他真的到上海工作,她大概不久之後也會跟著去的,這一離開台北,未來的事就很難說了,當然是沒有必要在台北買房子了。
那一次,他並沒有如願外派,公司說什麼外派應該選年輕的人去之類的;他雖然結婚了,但還在新婚階段,他也跟公司表明「老婆絕對不會反對…」但公司最終還是沒有派他,他很不服氣,接下來用超人工作態度來證明自己絕對可以苦幹實幹,「再爭取吧」,他說,反正公司移往上海是個既定的政策,「陸續總有機會」。
沒想到,他沒有等到第二次的外派機會,等到的,卻是公司倒閉了,被派往上海的那兩位先鋒也沒有回台北,據說他們去了上海其他的公司,「單身嘛,沒什麼後顧之憂,就先在上海安家落戶好了」,其中一位捎來了這樣的訊息。看來當初公司外派單身者,似乎也有點道理吧。
沒了工作,當然也不必談買房子了。
置產的事,就這樣擱置了半年。好不容易,他的新工作也穩定了,她開始慫恿他:「要不要去看一些預售屋啊,聽說房地產景氣又恢復了…」
其實,在買房子這件事上,他和她的觀點完全不同,他不覺得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能有個「家」的感覺,「家是人所組成的,不是磚頭啦…」一旦買了房子,他和她絕大多數的錢大概就要綁在這個房子上了,而未來的人生變數太多,他實在不想因為有了房子,在經濟上就幾乎失去彈性空間,「沒有生活品質啊」,但他的提醒卻似乎沒什麼用,因為她有另外一套邏輯。
「基本上,錢要存下來才會有」,她的觀點是:「買了房子,我們花錢會更節制,每個月手頭的錢很緊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有了自己的資產」,她的想法是,買了房子才會幫助他們做好理財規畫,「不然像現在,賺多少花多少,五年之後,我們還不是一窮二白…」
好像有點道理。既然結婚都快三年了,心態上真的應該讓自己更安定些,他說:「好吧,那──我們去看房子吧」;好不容易,在「考慮置產」這件事情上取得了共識,但是,看了幾次房子下來,兩個人心裡還是各自累積了一肚子鳥氣──因為他們對究竟要買什麼樣的房子,想法相差太多…
他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房子,「靠近市區吧,交通方更,小一點沒關係」;當然,以他們的經濟能力,若是要住在市區,本來也不可能買多大的房子;她要的,則是品質,「要買,就要買住起來可以舒服一點的房子…」不然,繼續租房子就好了?不是嗎?「我們去看三峽的房子吧,一個完整的大社區,住在那樣的房子裡,才能夠說是『生活』啊…」 她的美夢當然得不到「實事求是」的他的認同:「妳─瘋─啦!住三峽!喂,我們還沒有退休欸,妳這樣每天早上是要幾點起床?拜託妳!我們公司是早上八點半打卡,八─點─半」,他再加吼了一句:「一個月遲到三次,就沒有全勤獎金了,妳知道吧!」
他還是陪著她去看了心目中覺得很理想的房子,結論是一樣的:「饒了我吧,現階段我們真的沒有時間享受這些設施,住那麼遠是一點意義都沒有」,這就是今天兩個人大吵一頓的原因,因為她去看了這些預售屋之後,內心滿意得很,也不覺得有這麼遠…「周六,周日,一個星期忙了五天,有兩天的時間可以好好休閒…五分之二,怎麼不值得!」
在郊區買五十坪的預算,在市區,只能換不到二十坪,「你也看過市區的房子,我問你,那種空間,你受得了嗎?」
他抓到機會了:「所以囉,我根本不讚成我們現在就去買房子,我們的錢只夠買一個鳥籠,何苦?妳要生活品質,我告訴妳,再等五年吧,存夠了錢,買好一點的房子,不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2221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