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跟老公去看他的學生時其實就有跟老公討論到這個問題
癲癇...以前的人稱做是"羊癲瘋" 發作的人通常都是口吐白沫四肢僵硬
聽老公的學生打電話來描述 是發作的學生上課途中突然直立站起來
然後就是口吐白沫倒地了~~
我有跟老公大概說一下"癲癇"是啥麼情況...
今天是特地上網查了一下關於癲癇的資訊的...
我跟老公討論 主要是告訴他 看是不是需要給學生心理輔導一下
因為這對發作的學生 還有全程目擊的學生 心裡上可能都有些陰影在
果然 去醫院探病的當天就有個女學生跟老公說...昨天晚上都睡不著
因為一直想到同學發作那時候的情形...
一般我們都不會去碰到這種情況 碰到了通常都是嚇傻的
我那時候有大概跟老公提過說"癲癇是一種腦部不正常放電的現象"
我們的"有意識行為"都是大腦的指令 經神經傳導到四肢
而癲癇就是腦部不正常放電
我們有時也會出現一些不由自主的抖動一下 通常也是腦部不正常放電的結果
只是這是很輕微的 跟"癲癇"這個大發作比起來
下面是一些關於癲癇的資訊 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
什麼是癲癇???癲癇的定義:
癲癇”epilepsy”這個字源於希臘字 ”to seize” (意思是突然有力的抓住),這個詞反映了人的身體及頭腦被強力的不正常放電所「佔領」的意涵,我們把這突然的放電稱為發作(seizure)。但是發作並不全然等同於癲癇。
誰會得癲癇???為什麼會得癲癇???
癲癇的病因
原發性癲癇:中樞神經系統遺傳異常
繼發性癲癇:某些可逆性疾病會誘發癲癇,如腫瘤、 頭部受傷、低血糖、腦膜炎、酒精急性 戒斷。不可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如中風、外傷。
癲癇要注意什麼???
癲癇發作的原因是因為腦中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所致,可以分以下幾點造成此種不正常放電現象。
1. 遺傳因素:若是家族病史中有人患有癲癇,則個體也會較容易患病,特別是如泛發性、失神性、強直發作及陣攣發作等類型。目前還不清楚是哪些基因參與其中,不過推想可能與神經細胞外膜的不正常或不穩定有關。2. 代謝異常:藉由擾亂神經細胞正常的功用而造成泛發性發作;特別是當血糖過低或有嚴重的腎臟或肝臟疾病最容易產生因代謝異常問題引起的癲癇發作。3. 腦傷種類很多,包括了出生時腦部缺氧、頭部的創傷及中風。4. 酒精或藥物濫用引起的中毒可能產生癲癇症,成癮之後失去酒精或藥物也可能造成癲癇症。另外因其他疾病長期服用一些鎮靜劑的病人,在停止服用後也可能產生癲癇發作。5. 腦腫瘤造成的癲癇比例上較少。6. 其他還有睡眠不足、壓力過大、過度疲勞、聲光刺激及荷爾蒙的影響(如月經來潮)都有可能成為癲癇病發的原因。
癲癇的診斷主要的診斷方法有下列幾種:
1. 腦波檢查EEG 2. 電腦斷層CT 3. 磁共振造影 MRI
癲癇治療的原則:
1.建立診斷並排除可矯正原因2.選擇最適合該發作分類的主要藥物3.慢增加藥物劑量以達適當療效4.盡可能使用單一藥物治療5.提供病患用藥教育6.考慮停用抗癲癇藥物7.用藥後2-5年無復發、單一發作形態、神經學檢查及智商正常、藥物治療後腦波回復正常等…
如何避免癲癇發作???癲癇是可以預防的嗎???
全世界約5億人口有癲癇,癲癇盛行率約0.6%;一般的流行病學上之探討發現有0.3% ~ 1%的人口患有癲癇,根據國小學齡兒童,調查發現每一千人中有6.7人患有癲癇,另外台南地區調查,發現每一千人中有8.9人患有癲癇;以此類推,國人兩千三百萬人口即有14萬至20萬人患有癲癇,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人口數目。癲癇是患者及家屬的夢魘,雖然發作極少直接危及生命,但仍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或在心理上留下陰影,現今仍約有10%的成人癲癇症患者,即使使用多種現代新型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癲癇依然經常發作,而難以控制的兒童癲癇病患比例可能更高。
有效新抗癲癇藥物之長期控制,可使患者腦部癲癇細胞不再產生異常放電,達到癲癇得以控制,不再發作的效果。一般而言,一旦確定診斷是癲癇症的話,治療的時間一般來說通常需要至少三年,在這三年內如果好好服藥,而癲癇症不再發作,表示腦部的異常放電可能已經經由藥物得到相當好的控制結果。在這種情況之下,臨床醫師就可能會開始考慮停藥的準備,根據病人的狀況,逐步的減少藥量,慢慢地將藥物完全停掉,所以癲癇症在目前是屬於能夠有效治療的一種疾病。近來對癲癇的研究不斷的進步,特別是基因方面,如良性新生兒家族性痙攣是由第20對及第8對染色體的長臂異常造成;漸進性肌躍性癲癇由第21對染色體異常引起,所以,依據染色體上異常位置來進行基因治療也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新治療方式,所以癲癇患者和家屬千萬別放棄任一可以治療的機會,選擇適當主治醫師並按時服藥,還要主動和醫療人員建立治療團隊;參與並了解每一個治療的步驟,唯有醫病雙方合作無間,治療效果才會最高,癲癇終將不再是人人畏懼的夢魘,而造成他們在求學、交友、婚姻、就業上的困難和挫折,讓控制良好的癲癇患者就像正常人一樣可以享受人生各種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完成偉大的成就。
【癲癇會遺傳嗎﹖】
癲癇會不會遺傳﹖以目前的知識而言,尚不能以二分法給予肯定的回答。
兩年前由台大醫院在金山社區的問券研究有一個問題:”您認為癲癇的原因是什麼﹖結果有18%的人認為癲癇是一種遺傳病。六年前本人在成大醫院癲癇特別門診中對106位病人詢問”癲癇是否會遺傳﹖”其中35% 的病人認為癲癇會遺傳,然而這些病人認為他本身癲癇的原因是來自遺傳卻只有一位,而同時對94位其他神經科病人詢問時,也有 22% 認為癲癇會遺傳。由此可以顯著的看出一般的認知與事實有顯著的差異。
由臨床和基礎醫學研究結果看來,遺傳因素對癲癇的發生扮有一定的角色,但是由於癲癇只是腦部病變的一種臨床症狀而已,因此首先必須了解您有癲癇的病因如何﹖直到目前至少有41種單基因遺傳疾病引起腦部病變或傷害,因而本身就會伴隨有較高機率的癲癇發作。這些遺傳性神經疾患的類型包括各種代謝異常,腫瘤或腦的分化有障礙。因此必須先請問您的主治醫師,您是不是因為有這一類遺傳性神經疾病而伴隨有癲癇發作,若是因為有這一類遺傳性神經疾病時,則應依不同疾病的遺傳特點而考慮是否生育子女。
如果您不是因為有遺傳性神經疾病而有癲癇,那麼您的癲癇若與遺傳有關時,它就於是屬於非典型遺傳性,其機率又是如何呢﹖依早期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攣生子女的研究或家族的研究均顯示遺傳很可能扮演了某種程度的角色。綜合美國的研究來看,可依癲癇患者之不同發作類型而有不同比率的機會發生於子女。就小兒熱性痙攣而言,若母親有癲癇則其子女發生熱性痙攣的機率則有 3.7%,若父親有癲癇則機率為2.1%,兒一般人口中發生熱性痙攣的機率則有 2.3%;就無誘因性癲癇發作而言,若母親有癲癇則子女到 25 歲時發生無誘因性癲癇發做的比率有8.7%,若父親有癲癇則比率為 2.4%,而一般人口中到 25 歲時
發生無誘因性癲癇發作的比率為1.6%。但就所有癲癇發作而言,若母親有癲癇則其子女到25歲時發生癲癇發作的比率高達13.6%,若父親有癲癇則比率為 4.9%,而一般人口到25歲時發生癲癇發作的比率為4.4%。因此一般說來,若母親有癲癇發作,其子女發生癲癇發作的比率比一般人之子女為高,若父親有癲癇發作時,其子女發生癲癇發作的比率和一般人之子女相同,或只是稍為偏高。直到木前還沒有正確的答案可以回答為什麼患有癲癇的母
親其子女發生癲癇發做的比率會增高。這一種傾向並無法游木前已知的癲型遺傳模式來解釋,而且也與母親在懷孕時有癲癇發作或服用抗癲癇藥物或在懷孕時有併發證等可能無關。
此外臨床上的統計也發現父母親具有某些癲癇特性時,其子女友癲發作的機會增高。例如父母親癲癇發作的初發年齡在20歲以前,或父母親的癲癇發作類型是失神發作,或父母親有原發性癲癇或父母親的父母或兄弟姊妹中也有人友癲癇。雖然父母有癲癇,其子女發生癲癇發作的可能性增高,但是,我們可以另一個角度來了解,也就是不發生癲癇發作的比率還是遠高於生癲癇發作。 即使對高危險群而言(例如母親有癲癇,發作類型為失神性發作,或早年有癲癇發作),其子女完全沒有癲癇發作的機率也高達80%以上,而沒有癲癇的機率則更高達90%。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最新的研究已發現有些癲癇症候群據有家族集聚的傾向,例如良性家族性心生兒抽搐、兒童失神癲癇、良性兒童癲癇併中央顳葉棘波、青少年肌抽躍癲癇等,而且其中清少年肌抽躍癲癇和良性家族性新生兒抽搐已被發現在染色體上有異常。此外熱性痙攣也有家族集聚的傾向。癲癇的遺傳也是目前遺傳學研究的熱門對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研究方法的突破將會有更多的發現,而有助於了解癲癇遺傳的真正面貌。
更多關於癲癇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kp?ei=UTF-8&p=%E7%99%B2%E7%99%87&fr2=tab-web&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