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奶是指小寶寶食道或胃中的牛奶或母奶不自主的流出嘴巴外。未滿
週歲的正常小寶寶,幾乎都會有輕微的溢奶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嬰幼
兒的賁門括約肌未完全成熟,壓力比成人為低,而且力道不夠,使得
食物很容易自胃逆流而上。大約要三個月大時,賁門括約肌才會逐漸
發育成熟,吐奶情形自然也會改善,大部分到一歲或一歲半時,會完
全消失。
早產兒的情況,通常更加嚴重,這是因為早產兒的器官未成熟,其壓力甚至低至無法偵測得知的緣故。
嘔吐是指小寶寶胃內的東西被強而有力排出的現象,它和溢奶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因為吐奶之前,通常會先有溢奶情形發生,而溢奶的孩子也常常會吐奶。有時寶寶吐奶,牛奶或母奶會從鼻孔跑出來,這是因為力道比較強的原因。只要小寶寶胃裡面的壓力,超過賁門的壓力,胃中的內容物就會被吐出來或溢出來,這就是令爸爸媽媽擔心的吐奶或溢奶。

寶寶的食量大,但胃容量小,加上寶寶的食物多為流質,一旦吃得太多,當胃充滿食物時,就容易因為身體的扭動使腹壓增加而溢出來或是吐出來。賁門與幽門發育不完全,所以關不緊,常造成胃裡的食物逆流到食道,產生溢奶或吐奶。其次,餵奶方式的不適當,或者奶嘴奶洞的大小不對,讓寶寶吞入大量的空氣,也常是造成嬰幼兒溢奶或吐奶的原因。
人體的胃部有兩個門:賁門與幽門,賁門與食道相通,是胃的入口。幽門與十二指腸相通,是胃的出口。這兩個門與嬰兒溢奶和吐奶有關。若賁門或幽門關不緊,胃裡的食物會逆流到食道,就會產生溢奶或吐奶。
良性溢奶或吐奶外,有些少見的疾病也會造成寶寶溢奶或吐奶的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腸胃炎、幽門肥厚(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中間的擴約肌),或有腸胃道畸形、腸胃道阻塞不通、牛奶蛋白過敏、乳糖耐受不良以及非腸胃道疾病,例如:腦膜炎、腦震盪、腦瘤、腦性麻痺、先天性心臟病、尿道炎、咽喉炎、肝炎、敗血症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寶寶的溢奶或吐奶。因此,處理小寶寶的溢奶或吐奶的問題時,一定要全盤考量評估,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在食道的末端與胃連接處,有一圈環狀的肌肉如同橡皮筋一樣將食道與胃分開,它的功能是防止胃中的食物反流湧入食道。正常人這條橡皮筋是收縮的,只有當吞嚥、打嗝及嘔吐時才會打開,這條橡皮筋的醫學名詞叫作賁門。有些人的賁門時常在不恰當的時間突然打開,導致胃的強酸反流湧入食道中,造成食道的不適或傷害,這就是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
如同胃潰瘍的症狀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胃食道逆流疾病也有有許多不同的症狀。有些人雖然胃酸反流入食道中,但完全沒有感覺;有的人會覺得有胃酸湧入喉嚨或口中而自認為胃酸過多;有些人在上腹部心窩處產生一種不舒服的燒灼感,俗稱"火燒心"(Heartburn);某些人可能只有咳嗽,尤其是睡覺時咳嗽,而沒有其他任何症狀,這是因為胃酸湧到喉嚨產生慢性喉炎之故,通常這些病人會先到胸腔科或耳鼻喉科就診,到最後才找到胃腸科;有些人則會產生胸痛而誤以為是心臟病。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較常發生於飯後、平躺、吃了油膩、過甜或過辣的食物。
它基本上是一種胃腸蠕動的問題(賁門在不恰當的時間打開),而非真的胃酸過多。由於飯後胃酸增加,平躺時因重力與角度關係胃酸易流向食道,吃了油膩食物會減慢胃內容物的排空而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過甜過辣的食物則會胃刺激胃酸分泌。這些問題在賁門功能正常時它會緊緊收縮,如同龍城飛將嚴格把關,不容胡馬度陰山。但當它生病時胃酸就長驅直入了。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胃酸刺激食道的表面所致,但是有症狀不一定表示食道已經受到胃酸的侵蝕。就如同我們的手指去碰觸蠟燭的火燄一般,如果手指很快地劃過火燄,雖然會感到一點灼熱,但手指不會被燒傷。同樣地如果胃酸只是瞬間湧入食道,又立刻回到胃裏,食道是不會有傷害的。只有當胃酸在食道裏停留了過長的時間,才會傷到食道表皮,造成逆流性食道炎甚至是食道潰瘍。
    另外還有些因素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煙、酒、咖啡會影響胃酸分泌及賁門功能,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減慢胃排空,彎腰(特別是飯後),過緊的腰帶、褲子,體重過重,或婦女懷孕,也會因為腹部壓力增加而產生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2221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