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長同行/--讀後心得

    全書的內容,大約是由許許多多偶發的人生體悟所
架構,作者以其理工職類的求學、工作背景,寫成諸多
純文字工作者所不能道出的人生感悟,自然更顯可貴。
雖然以純文學的角度看來,其深度、文學性較不足,但
是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其對人生哲理的脈絡推衍、人我
關係的架構縫補,不啻為當下社會的醒世宏鐘。
    記不記得部編版國中課本選文中,作家林良所寫給
女兒的<爸爸的十六封信>,我們發現中國人當爸爸的似
忽較喜歡藉由訴諸紙筆,賣弄文采的方式與家人進行深
度對話〈實則也是自說自話〉?啥?有人駁斥當兒子的
不也一個樣〈胡適君所寫<我的母親>其母像音容依然如
春風罩頂,久久不散......〉所以我們很自然又聯想到 
「虎父無犬子」,老虎生的兒哪懂得獻殷勤?!當然這
玩笑話了,除了普遍內斂害羞的民族先天性缺陷,「
文字
的魅力」我想是這一批新好爸爸所不能割捨的理由
;我
們不能否認的是,苦心經營的文字本身具有沉澱的
功能。
藉由作者理性而有意識的鋪陳,芸芸讀者置身其中以觀
照反求;而相對地,經由過濾、滌清後的思想的吉光片
羽,不亦為作者在以文字宣教的隱性企圖之餘,個人價 
值意識的揭旨或再驗?這種雙重的獲得,用閩南話來說 
叫「一兼二顧」〈如果看倌要把它解讀成「精神層次的
昇」外加「荷包的充實」也無妨〉。我們在賞讀完這
部主
要以勵志箴言萃集的小品之後,第一個想法許是:
不過尋
常遭遇,尋常造語。
然而它的感染力確實迅疾地像春日煦陽般地籠罩於我們
生活周遭;君不見男性朋友的戒菸意識猛烈地抬頭,君 
不見國內旅遊的消費景氣逐日攀升,君不見筆者字裏行
間所流露的溫婉氣息......。誠如作者所言,他不想女
〈或讀者〉感受到很生硬的教化意圖,所以許多時候
他用
故事牽帶出他所想要傳導的觀念或思想;當然所謂
「故事」
所指並不必要如遠古時代<孟母三遷>的活化石
般堅澀難嚼
,年輕時候的悵然若失,前月的旅途偶遇,
乃至於昨日獨自的書房思晤,在在都架構成他筆下一篇
篇流動有機的「新裁」。而這些事物經歷不也都在你我
周遭逐日上演?同樣的日常機遇,卻有著不同的應對;
與作者所言心有戚戚的讀者自然在多數,那些無以同感
的現代都會達人,容筆者置疑,其感官表情,是否都已
「科技化」、「效率化」去了? 
    在諸多篇章的背後,其所寓含的旨趣,筆者以為可
二點概括--腳步放慢,用心對待。要像作者般提起健
筆成
為作家進而「雙重獲得」本非易事〈我們的資質在
哪彼此
心照不宣〉,但要誠懇地生活,讓親疏遠近同蒙
此惠,起心動念之餘,不諱放下身段,方為要件。謝院
長揮舞著「共
生和解」的旗幟久矣!國人同胞可得多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2221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